与的有些不相称,银色高地只是一座“迷你葡萄园”。坐落于贺兰山脚下,占地15公顷的一小块田地镶嵌在建筑物之间,这些建筑物的增高速度远大于葡萄苗的生长速度。一位36岁的年轻女士和他的老父亲一起经营着这座葡萄园。银色高地有一段美好的历史。高源的外公外婆都是陕西人,在1949年时来到宁夏,当时两人都为解放军战士,以党干部的身份在宁夏定居下来。高源的父亲当时管理着一家国有酒庄,葡萄种植面积超过300公顷。业余时间,他自己也尝试起了在瓷花瓶中酿酒。他决定把女儿送到法国去进修。在这个不起眼的内陆地区,他看到了葡萄酒的远大前景,他相信总有一天也会产出的葡萄酒。
结束了在波尔多4年的学习后,高源回到国内,先在新疆的一家酒厂里工作,然后去上海从事进口业务。“每年我都会回家和家人一起酿酒。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酿了10桶葡萄酒,给亲戚朋友们品尝。”高源回忆起初的状况。2009年,她开始全心全意打理自家的酒庄。如今,银色高地的年产量只有2万瓶,但高家刚买下一块200公顷的土地。虽然目前这块土地布满碎石,但它“未曾受过化学污染,并且土地上方的贺兰山能够阻挡从北方戈壁沙漠刮来的寒风。这块土地能为自己代言”。正因为如此,法国人也开始对这片极具潜力的地区产生了兴趣。法国洋酒巨头保乐力加(Pernod Ricard)在这里组建合资公司,生产了一款名为“贺兰山”的葡萄酒。而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(MoetHennessy)也在贺兰山东麓地区与企业合资经营葡萄园,酿造高端起泡酒。
从贺兰山地区驱车2小时,就能到达内蒙古和戈壁沙漠。在那儿,曾经的地产大亨撖建平进行了“将沙漠转化成葡萄园” 的改造工程。葡萄树在煤矿底部生长着,竖立在乌海市山顶岩石上的成吉思汗雕像仿佛保佑着这片绿色植物。汉森酒庄的年产量已达到40万瓶。为了走向高端,撖建平聘请了曾为法国索米尔Bouvet-Ladubay酒庄首席品酒师及酿酒师的Bruno Paumard(中文名:法酒龙)担任汉森的酒窖总管。“我想酿造一种具有"道家"气质的葡萄酒,酒性简约而自然,”Bruno愉悦地说,“在这儿实现这一想法的可能性很大,因为这里气候干旱湿度极低,所以葡萄没有什么疾病。”撖建平刚刚得到了一块3,500公顷的沙漠,正着手将之价值化。他将建立第二座酒庄,并在该酒庄内建成“世界上的酒窖”,届时单酒窖的一个楼层就能摆放3万只酒桶。
在经历了批量生产和质量平庸的浪潮之后,迎来了新一代葡萄种植者和酿酒师。“从二三年前开始,相继出现许多小型酒庄,出品了严谨且高质量的葡萄酒。”李德美解释道,他曾到法国深造,现为北京农学院的酿酒学讲师,也是许多葡萄酒厂的顾问。“这些酒庄都有自己的葡萄园,”他补充道,“这与一些在和国外采购葡萄或散装葡萄酒的大型酒厂很不同。”
甚至连拉菲庄园的业主们也对这些葡萄园很感兴趣。他们决定在沿海城市山东建立立足点。为了开始在的葡萄酒事业,他们在上一个春天完成了一块占地几十公顷的葡萄园栽种。“在这样一个有着葡萄酒发展潜力的国家,”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(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)的总经理Christophe Salin说道,“我们很有兴趣了解市场,不是通过纯粹的市场营销和商业调研,而是打开一扇酿酒大门,开启质量优先于产量的项目。”
到2015年,将成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。就目前而言,的葡萄酒生厂商仍然由几家“高产”的大型企业占主导地位,比如张裕和长城,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与人头马组建合资企业的王朝酒业。后者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并力求在2015年达到1亿瓶的年产量!“我们的葡萄酒必须具有旧世界葡萄酒的品质和新世界葡萄酒的规模。”王朝的董事长白智升说。去年,为了庆祝企业成立30周年,王朝在天津兴建了一座城堡,城堡照搬了法国十六世纪思想家蒙田(Michel deMontaigne)在佩里格尔的宅邸。这座占地11,000平方米的“王朝城堡”包含了一家培训中心和一座葡萄酒博物馆,博物馆的入口则是庭院里的一座“卢浮宫金字塔”……